七月正是台湾的暑假,臺南私立慈济高级中学一行21人,包括六名师长与15名同学,展开15天新马两国四地的暑假海外体验。团队从槟城,南下吉隆坡和马六甲,最后一站来到新加坡。曾耀松校长到吉隆坡时,临时因校务的关系,与黄千娟老师提早回校。接下来的行程,由辅导主任薛静仪老师带领团队于15日从马六甲南下新加坡。经过两天的密集见学行程,团队于17日在新加坡静思堂举办圆缘活动,为15天行程画上圆满的句点。
甫抵达新加坡,团队就到“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去参访学习。南洋,尤其是新马两地的华人,大都是中国沿海省份移民的后裔,历史可追溯到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史迹。而新马两地的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推翻满清的起义行动,有多次是在新马策划的,而当时的新马华人,关怀祖国,出钱出力,甚至亲身参与起义过程。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促成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也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
导览员详细的解说,让台南慈中师生上了一节丰富的历史课,同时也为隔天到华侨中学的参访交流,做了有力的注脚。
华侨中学是一所六年制的自主中学,设有四年制初中部,和两年制高中部。华侨中学在1919年由南洋实业家、慈善家陈嘉庚创办,是新加坡第一所主要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学校。华侨中学自开办以来便是传统南洋"华校"的典范之一,至今跻身为本地顶尖的五所中学之一,虽然已改为以英语教学,但依然保持了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
慈中学生于16日到该校参访交流。师生们受邀参与了中一学生的周会,并在周会上介绍台南慈济中学及台南的风土民情,还表演了手语《一家人》。之后团队在魏博志老师的带领下,了解该校的办学宗旨与现况,也参观了该校的各种硬体设备。
“看到华中的学生都是中英双语流利,我有点自惭形秽。”郑宜蓁同学说出参访心得。
薛静仪主任鼓励大家:“华中真是名不虚传,让同学们可以看到好的一面以及我们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学习好的一面。慈中非常要求身体力行,因此这次希望大家能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
团队参访滨海水坝,藉此了解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岛国,如何善用科技来开源节流,如何通过用心的规划与设计,善用有限的资源和土地,结合实用、景观、休闲及绿化为一体。同学们来到在水坝的屋顶大草地,在蓝天白云下,快乐地跳跃。几分青春气息,让周围景观也生色不少。
“在新加坡,几乎没有一寸土地是没有草(植物)的,令人赞叹,这说明经济发展是可以与环境保护并存的。台湾要加油!”这是刘兆能与郭明儒同学的观察。
15日下午,慈善组志工为师生们安排了居家访视,以体验不同于在马来西亚的家访经验,之后大家一起在静思堂做分享。
“看到那位爸爸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他患脑性麻痹的儿子,心里很感动,想到自己的爸爸。觉得之前对爸爸的态度很不好。回家要好好地跟爸爸讲话。”林怡瑈同学说时,不禁哽咽,泪眼盈眶。
在圆缘时刻,慈中同学为大家带来两首歌曲演奏,更演绎了《水忏》的〈一性圆明自然〉与〈至诚发愿〉。看到年轻学子认真演绎的神情,在场的师姑师伯感觉到这些都是慈济的菩提种子,是慈济未来的希望,鼓励同学们继续在慈济路上更精进。
“感恩父母、感恩自己、感恩师长、感恩师姑师伯、感恩一切相遇的人、事、物。从槟城到新加坡,我们所做的虽然微小,但是给了我们感动与改变。成长的来源,就是亲身体悟。生活中或有辛苦和错误,但会化成体悟,最后变成幸福。”郭明儒同学这一番结语,相信也是许多同学的心得。
慈济新加坡分会执行长刘瑞士师兄期勉同学们:“四十多年前,我也和大家一样地年轻。小时候家庭贫寒,睡的地方有床没墙,觉得社会上贫富悬殊,立志将来要来利他。37年在职场上找不到实践理想的机会,后来在慈济找到了可以回馈社会的管道。”
瑞士师兄也提及,证严上人在《人间菩提》中开示了台湾学生到的海边玩乐变悲剧一事,师兄赞叹同学们做出了智慧的选择,把握假期参与了这趟海外体验行程。
“同学们能在注重人文教育的慈中求学,是很有福气的。希望同学把所见所学带回去,与身边的朋友家人多分享,也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
两地法亲互赠结缘品,在一片“感恩”声中,互相道别。祝福台南慈济高中祝福师生一行平安吉祥,福慧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