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环保

慈青巧思 改造瓶罐续物命

2014年5月18日,配合全球慈青“环保站打卡赞,用按赞的双手做环保”专案,新加坡慈青规划了清理街道和改造再利用活动。在红山大牌84环保点、宏茂桥大牌541环保点,一群年轻人响应号召,捡起瓶瓶罐罐等资源,除了清理街道,也将还可以使用的资源收集起来改造再利用。


SG20140518 EDA LCL1 020
慈青细心观察街道的各个角落,随时弯腰蹲下捡拾散落在地上的纸屑及别人随手丢弃可回收的垃圾。(摄 / 林岑玲)

一般人在喝完饮料后,宝特瓶或铝罐就被当作垃圾随手丢弃。那宝特瓶或铝罐是否还有其他用途?

2014年5月18日,配合全球慈青“环保站打卡赞,用按赞的双手做环保”专案,新加坡慈青规划了清理街道和改造再利用活动。在慈青平常做资源分类的两个社区环保点——红山大牌84环保点、宏茂桥大牌541环保点,一群年轻人响应号召,“用上网按赞的双手”,投入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活动。

清晨八点多,54名慈青分别走在红山大牌84和宏茂桥大牌541附近的大街小巷,捡起瓶瓶罐罐等资源,除了清理街道,也将还可以使用的资源收集起来改造再利用。

老天不作美 环保热情依旧不减

号称“花园城市”的新加坡,给人的印象是市容干净、运作有效率。走在街道上,慈青仔细地察看,无论在路边、沟渠边、草地上,还是会发现许多小件的塑料或纸盒等。

沿路捡拾资源的路上,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学系的赵世豪感受良多:“大多数人认为东西用完之后就毫无用处,理所当然的当作垃圾丢掉。今天的活动让我觉得很多东西在被丢弃之前其实可以交给回收商。”

当慈青在广场旁的街道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纸屑时,突然下起大雨,大家赶紧打开雨伞,两两并肩互相扶持。到附近亭子避雨的路上,慈青看到可以回收的资源,也争取时间去捡,雨水似乎浇息不了大家做环保的热忱。

等待雨停的过程中,慈青急中生智,想到可以运用天然雨水清洗捡到的物品。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的张嫣庭借着大雨清洗物品时, 回想之前到柬埔寨做义工服务时碰到干旱的一幕,“当时好不容易遇上大雨,所有人把可以盛水的锅碗瓢盆都拿出去接雨水,用这得来不易的雨水清洗脏衣服跟物品。”这样的经验让她分外珍惜水资源。

改造再利用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趁着雨势转小,慈青回到环保点,把刚捡回来的瓶瓶罐罐发挥巧思,改造再利用。即将就读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刘格麟想到将宝特瓶捆起,并在空隙塞入废纸卷,增加硬度和平整度,最后套上环保袋作为椅套,轻便的小板凳便诞生了。除此之外,毕业慈青陈冠文和组员则运用免洗餐盒、 纸杯、鞋盒、 奶粉盖、红包袋等制作出杯垫、悬挂式储藏盒和站立式收纳盒。

来自南洋理工学院的杨玮铃第一次参与慈青活动,在“改造再利用”环节特别受到启发。她说:“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曾经教过我们用宝特瓶做简单的手工。今天的‘改造再利用’虽然相似,但是透过观看影片与大家的分享,有了更多灵感和创意。”杨玮玲手上拿着用宝特瓶底部设计成可以间隔文具的盒子,取代一般的笔筒,这样的小改造让她发现宝特瓶不再是垃圾。

平日常参与社区资源分类活动的慈青李俞慧,将捡回来的资源改造的过程中开始反思:“这次用了纸盒和啤酒罐制成塑胶袋收纳抽取盒,与其购买新的收纳抽取盒,不如把被丢弃但其实还可以用的资源重新改造一番。”经过这次活动,俞慧在买东西前会再多加考虑,是否能透过改造现有物品来取代不必要的消费。

现代人生活忙碌、步调快速,往往因为一时方便就会将手中的垃圾或是吃剩的食物残渣丢在路旁,不但增加清洁工人的负担,同时污染环境。“其实在新加坡的我们很幸福,沿路都有垃圾桶或环保分类箱,但还有民众不太了解资源分类的重要性。希望今天大家在扫街时能唤醒路人的环保意识,在本地播下更多善的种子。”活动协调志工之一的林慧贤分享道。

“环保其实包含很多层面,不仅只是捡拾纸屑、吸管、塑胶袋这么简单。除了回收物资外,我们可以从根本去清净和减少物欲,还有透过科技的力量把环保讯息传扬出去。”陈志勋学长总结时说。

慈青不忍地球受毁伤,用种种方式疼惜大地,哪怕只是小小的垃圾,也可以把它改造再利用成为有价值的物品,延续物命。

SG20140518 EDA CJQ 031
在延续物命升级再造的环节里,慈青们发挥巧思,利用回收的免洗餐盒,纸杯,鞋盒,奶粉盖以及红包袋等制作出杯垫、悬挂式储藏盒及立式收纳盒。(摄 / 陈泇曲)

SG20140518 EDA LCL1 036
慈青同学发挥创意,将捡回来的宝特瓶捆起,幷在空隙塞入废纸卷,增加硬度和平整度,最后套上环保袋作为椅套,改造再利用的小板凳便诞生了。(摄 / 林岑玲)

SG20140518 EDA LCL1 022
尽管天不作美大雨滂沱,仍然浇息不了慈青同学们做环保的热忱,两两比肩互相撑伞扶持。(摄 / 林岑玲)

SG20140518 EDA QYT 019
曾经到过柬埔寨当义工而遇上干旱季节的张嫣庭,回忆起大雨降临时,所有人利用各种容器去盛雨水清洗脏衣服及物品的那一幕,让她格外珍惜水资源,因此她也趁等待雨停之际利用雨水清洗回收物资。(摄 / 丘玉婷)

SG20140518 EDA ZZY 009
杨玮玲(右一)将宝特瓶改造设计成有间隔文具的盒子来取代一般的笔筒,她发现宝特瓶不再是垃圾。(摄 / 周正阳)

SG20140518 EDA CJQ 044
承担活动协调的林慧贤说现代人的生活忙碌、节步调快速,在追求快速与方便之时养成了随手丢垃圾的小恶习。她希望透过慈青扫街时,能唤醒路人提升环保意识,在新加坡播下更多善的种子。(摄 / 陈泇曲)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