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医疗

精神病非“神经病” 自我检测心理健康

“里面都是神经病的,你一个女子做这份工作不危险吗?”精神科医生李欣儿曾经被如此询问,让她意识到社会大众对于精神病患的普遍迷思。她在11月17日的医疗讲座中,除了介绍精神疾病,也提醒听众要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SG20181117 MEA WJX 003
李欣儿医师带领近四十名听众探讨精神病各种症状,学习同理与接受患者。

根据官方统计,新加坡三大精神病症依序为忧郁症、酗酒、强迫症。精神科医生李欣儿在医疗讲座中引用相关本地新闻,介绍社会上比较常见的精神病态,如妄想、幻觉、忧郁甚至自杀。她说:“这些事情虽然令人不舒服,不过我们都不能避免这样的人事在我们身边发生。”她强调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需要正视精神疾病,并学习同理和接受患者。

任职于心理卫生学院(IMH)的李欣儿,于11月17日应邀前来佛教慈济义诊中心主讲“我有精神病吗?”医疗讲座。她在自我介绍时分享说IMH有大约一千个长期床位和九百个短期床位,显示新加坡罹患精神疾病者不在少数。

她和与会者分享在工作中的趣事,比如她在当值夜班后搭计程车回家,途中常被司机投以异样眼光,有的还会战战兢兢地问她为何深夜在此,或是来这种地方做什么,仿佛担心乘客是个“神经病”,而幽默的她还曾经调皮地开玩笑回答:“我是偷跑出来的。”

“里面都是神经病的,你一个女子做这份工作不危险吗?”对于这些询问,李欣儿意识到社会大众对于精神疾病普遍存有误解。她以本地数据指出,真正给人带来生命威胁的严重、癫狂病态实属少见,并表示精神疾病应该被正视以及正确处理。

新加坡三大精神病症中,排行第一的是忧郁症,全国5.8% 的人罹患或曾经罹患,依序则是酗酒和强迫症,两者机率是32人中就有1人罹患。

李欣儿认为,亚洲人较为内敛,在情绪处理方面往往不擅于表达或发泄出来,长期下来可能造成忧郁症。在讲座中,她与大家分享了一份问卷,作为初步自我检查的方法,问卷如下:

Survey Form2

李欣儿也提到了焦虑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焦虑是人之常情,但若情绪没被好好处理,就会变成一种病态。她列出几项皆属于焦虑症的症状,如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俗称OCD)、恐慌症以及恐怖症。至于精神分裂症,她指出患者不一定会伤害人或性格大变,有时症状可能只是一直喝水。

当场有人提问:“亲人有恐慌症,我们要怎么处理?”李欣儿建议首先要接受,接下来是陪伴。接受,是相信病患的幻觉是真实的,让病患感觉有被接受和信任。她也说明了恐慌症的病发是暂时性的,所以她建议我们对病患表达信任之后,可以陪伴他们度过病发期,过程中可以做呼吸运动来转移注意力。

李欣儿指出,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0%的社会人士都觉得应该多包容精神病患,并且尽量把他们当作正常人来支援,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融入社会。她也分享了书籍《大家都有病》,藉此呼吁现代人适时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好好享受高品质的慢时光。

SG20181117 MEA WJX 011
李欣儿医师让大家填写忧郁症筛查问卷,与会者纷纷记下自己的状况。 

“为什么要注重心理健康?因为社会需要快乐的人。”李欣儿接着询问大家:“我们在每天忙碌繁杂的生活里,有多少时间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呢?快乐又是什么?”

有人回答:“身体健康。没有了健康,什么都做不了。”也有人回答:“完成想做的事,放下重担的感觉。”“就是成就感,觉得自己还有用的感觉。”她表示认同大家所说的皆是快乐的来源,也分享她学长的一句话:“要快乐,必须先觉得自己丰富了,才可以给予。”即是知足常乐。

李欣儿向大家介绍了“正念的九个心态”(Nine fundamental attitudes of mindfulness),提供一些减轻烦恼,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 Non-judging(不评断)
2. Patience(耐心)
3. Beginners mind(保持初心)
4. Trust(信任)
5. Non-striving(不苛求/不争/无为)
6. Acceptance(接纳)
7. Letting go(放下)
8. Gratitude(感恩)
9. Generosity(慷慨)

讲座尾声,李欣儿把握时间为四十名听众解答疑问,病提供了一些心灵辅导团体的求救热线列。她说:“精神出状况,不一定要看医生。有时候是找个人聊聊或辅导就会有帮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