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高兴能见到你,满心欢喜的欢迎你,欢迎,欢迎……”2020年6月14日,熟悉的《欢迎歌》透过“爱的穿针引线”线上感恩会迎接近150位参与缝制布口罩的志工,大家欢欢喜喜线上相聚,分享制作布口罩的点点滴滴。
慈济人文青年中心(Tzu Chi Humanistic Youth Centre)经理林杏纯在感恩会上分享口罩制作因缘。她表示,2020年4月初,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大部分都是客工宿舍感染群体,由于前线人员需要大量的医疗口罩,所以希望借由缝制布口罩给客工与民众,缓解医疗口罩不足的状况。她相信只要心中有一念善,就能够一生无量,于是在阻断措施(circuit-breaker)期间号召很多人一起做好事。
在近三个月马不停蹄缝制布口罩的志工来自不同年龄背景,从小孩子、年轻人、家庭主妇,甚至年长者。为了完成布口罩的制作,大家坚守岗位,分工合作完成载送布料、清洗、裁剪、缝纫,一直到将布口罩送到客工手上。
只要有心 事情终究能完成
来自马来亚银行的职工Grace Rayel透露,一开始很担心自己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制作布口罩,后来念头一转,觉得若是有心去做,必能完成。在缝制过程中,哪怕是剪线的小步骤,家人都给予最大的支持、鼓励与信心。Grace Rayel表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也能帮助更多的人。
婚纱设计师Wendy Ke觉得这段期间要拿到材料缝制布口罩是很难得的。她非常感谢慈济把布料送到家里,在不需要出门的情况下还可以帮助别人,让她感到无比开心。会众刘淦城在慈济呼吁缝制口罩之前已经开始缝纫口罩给有需要的人,他很赞叹慈济在安排过程中,从配送原材料到口罩制作完成的过程都安排妥当,每一个环节配合得天衣无缝,“我相信慈济的大爱精神能继续照顾更多弱势的群体。”
志工沈秀华在女儿的鼓励下,重新把缝纫机从储藏室拿出来,一同加入缝制布口罩行列。由于缝纫机已经老旧,缝制过程常常出状况。在阻断措施期间几乎找不到可以进行维修的店家,沈秀华只好对着缝纫机说好话以便顺利完成制作布口罩。此次活动,让沈秀华感受到法亲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身体虽然疲累,但大家都愿意互相帮忙,合心协力做好事。
“在剪线的过程,一条一条剪才不会打结,而且长度均匀;碰到打结的线一时解不开,这时妻子用剪刀剪掉,顿时悟到烦恼解不开的时候,剪掉(忘记)就好。”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副执行长邱建义分享制作过程的领悟。
慈济志工会务发展室主任马庆华表示,慈济仍持续关怀宿舍客工,从布置客工宿舍到缝制布口罩,过程中有很多人付出爱心、时间与关怀,每一个人默默地付出,希望客工朋友能够安心。马庆华(下图)不忘分享慈济的缘起,同时呼吁大家响应竹筒岁月,每天一点一滴付出爱心,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在缝制布口罩计划告一段落之际,却是另一计划的开始;线上感恩会上,林杏纯分享慈济与合作伙伴3Pumpkins及本地艺术家王文清(Jimmy Ong)发起“篱家布衾”(Stay Home Quilt)计划,希望把社会各阶层人士在抗疫过程的故事拼成艺术品,并展览在慈济人文青年中心。王文清从单纯的一念心,把思念祖母的养育之恩缝在二手布上,随后他想带动更多人和客工,用环保的方法纪念心爱的人,或者为别人祝福,让大家心中可以得到一份安定。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执行长刘瑞士在感恩会中向每一位志工道感恩,他表示这段期间新加坡缺乏口罩,短时间内有大家踊跃的参与才能安定人心。虽然困难重重,但大家依然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布口罩制作。最后,线上感恩会播放一首由一群年轻人创作的抗疫歌曲《疫起奉献》,献给线上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志工,期待大家继续为社会,为他人付出一点关爱。
延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