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医疗

热血铁粉 无惧疫情和风雨

疫情?风雨?更换场地?不怕,因为有一群追着捐血新地点跑的“热血铁粉”。每位铁粉献血者,甚至是协助活动顺利办理的志工心里,都有着一个爱的故事。



64岁的张莲花特地请同事先代班一小时,早上穿着雨衣过来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完成后继续去上班,精神可嘉。

新加坡疫情逐步稳定,冠病疫苗接种计划也进展顺利。由于义顺东民众俱乐部(Nee Soon East Community Club)成为接种中心之一,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与红十字会联办的捐血活动,就从俱乐部移师到慈济人文青年中心。

“身体健康就可以捐血,四分钟就完成。”64岁的张莲花竖起拇指头,开心说道。几天前收到红十字会发出的活动简讯,发现地点更换,她询问朋友地址,并先骑车确认,还特意请同事今天帮忙多值班一小时,让她先完成捐血后再上班。

2021年4月24日这天一大早就下雨,但风雨无阻张莲花的热忱。她早上穿着雨衣到人文青年中心来完成第31次的捐血。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她同样给予支持。下周五即将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由于接种后必须等至少三天才能捐献,这次刚好把握时机。她对新地点表示好奇,但捐血后需要继续工作,会再安排时间参访。

受惠于输血 捐血回馈不间断

另一位捐献者刚到现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这位熟悉面孔嘘寒问暖,他是任职于慈济乐龄长青馆(南洋)的物理治疗助理陈国樑。不说不知,他已捐血超过七十次。

几年前血库工作人员半开玩笑地和他说:“你捐够了,不用再还了。”原来他曾在1994年发生严重意外,动了脑部大手术,当时接受了大量输血。痊愈后,院方鼓励他恢复健康后可以支持血库。

“助人为快乐之本,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陈国樑说道。一向热诚的他每12周就去捐血,有时10周就自动报到,最后连血库工作人员都认识这位“热血中年”。即便曾经居住国外,他也不改在当地捐血的习惯。


志工苏秀环(左二)曾经历家人急需输血的状况,她再次承担协调工作,让捐血活动顺利进行。

这次捐血负责协调工作的志工苏秀环,回忆起家属输血的经历。她的母亲属于罕有的“O-”型血,可以捐给任何人但只能接受O-型,多年前动手术时需要輸血。

“很幸运,还有两包血。”当年医生这句话让苏秀环放下心头大石,同时感觉到血库储存量的重要。

无独有偶,苏秀环的家翁曾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一家医院治疗时输血一个月。院方呼吁家人填补血库,不然无法持续,到处找亲戚后终于找到首次联络的表哥,还好表哥和他的朋友愿意帮忙。

这也难怪苏秀环这回自荐再次承担活动协调,支援捐血顺利进行。她感谢慈济人文青年中心给予的支持,临时印制更大张的海报加强宣导,给予场地所需的各种协助。由于首次在新地点举办捐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特别用心,先检查地板,铺上蓝色帆布后才安置床位,大家一起确保动线的顺畅。


八张床位左右平行摆放,无论左手或右手捐献者都能感到舒适,床位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防疫措施丝毫不放松,每场次只有6名志工协助,一些志工临时不舒服无法参与,立即有其他志工补位。此外富康素食免费提供午餐饭盒给志工,让大家能专心完成捐血活动。

疫起来捐血 愿更多善士响应

新加坡红十字会捐血者招募计划副主任黄雪莉(下图黑衣者),感谢慈济多年来的支持,尤其在疫情期间也不间断,一起努力保持充足血库存量。她安然说道:“和慈济合作非常放心,志工都很配合和熟悉流程。”

黄雪莉分享新加坡每天需要约400包血,去年疫情初期血库募集量一度降至往常的四分之一,“经过媒体报导后,非常感谢居民纷纷热情支持,2020年捐献者虽然减少但收集到更多袋血”。在防疫措施下,流动捐血活动每周从疫情前的10至12次减半到5次,她鼓励大家先预约才过来,在付出爱心同时也做好防疫。

“新加坡捐血者只占人口的1.8%,当中只有四成每年捐献两次或以上。”黄雪莉呼吁更多健康的捐献者一起来承担血库的需求,也希望罕见血型如负血型(Rh-)者每年至少捐献两次。

六个小时的社区捐血活动,共有119人登记,募集91包血液,在星期六的雨天带来阵阵暖流。


志工在捐血者身旁关怀的温度,还是能透过口罩和社交距离传递出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