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慈善人物

与疫共存路崎岖 有我同行

租屋一族邓秀仪在确诊新冠肺炎后,被屋主告知无法居家隔离。差点留宿街头的她在慈济的协助下,找到落脚之处。在“稳定疫情”阶段,及时的社区互助,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都能被稳稳地接住、轻轻地落地。


 收到慈济送出的福慧安心包后,在酒店隔离的志工拍下照片,写下由衷的感恩。(截图/陈苏姗)

2021年6月至今,新加坡社会在迈向“与冠病共存”的路上,无前例可循,唯有审慎而坚定前进。随着接种率达三分之二人口,经济活动逐步开放,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社区感染案例也渐渐回升,受影响的除了慈济长期服务的对象,也有少数职工和志工。

接到居家隔离或确诊案例的回报,慈济基金会(新加坡)迅速反应,根据职志工的需求,发放福慧安心包,提供暂时住宿,或是设立内部医疗专线,多元化的服务皆为了“安定人心”。

福慧安心包的赠送服务始于今年六月。慈济针对确诊、接获隔离令或卫生部所发出的“健康风险警戒”(HRW)通知的职志工和志业体服务对象,准备了内含慰问函、茶食、水果、口罩及净手液的福慧安心包。祝福包的分量随着对象的家庭状况而调整。

志工会务发展室职工陈苏姗半年来忙于统筹和赠送祝福包,“看到志工和职工有点担心紧张,我们就开启了这个服务,传达我们的祝福。”她说道:“祝福包里有着证严上人的祝福语,希望这能让他们度过煎熬的隔离期。”

陈苏姗需确保接获案例回报的两天内把祝福包送给职志工。偶尔需要工作到夜晚的她,对此却不言累。穿梭在隔离设施和酒店之间,染疫风险并非没有,也并非人人都愿意接受这个挑战,但对陈苏姗来说,安抚职志工远比自身的安危重要。

“我开始时并没有想太多,一直到政府规定非在家工作的员工要定期做ART测试(抗原快速检测)后,我才在等待测试结果的时候,有一点担心。”她补充。

“我不介意一个人去送这些祝福包,就算有点风险。因为祝福包数量不多,我一个人送也能减少其他人染疫的风险。”

陈苏姗和幕后团队的努力,让受者由衷感恩。因为团队所带来的温柔鼓励,已经远远超过祝福包本身了。

度过难熬的长夜

志工邓秀仪的经历,更是体现了关怀团队的用心。2021年10月4日接近午夜的时候,社交软体脸书、IG、FB Messenger和WhatsApp全球大当机。邓秀仪所经历的,比这些夜猫子来得难熬多了。当天的晚餐时间,来自马来西亚的邓秀仪在例常的工作ART检测后,发现自己确诊了。雇主快速请她回家隔离,好让她自我观察72小时后,再做更加准确的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始料未及的是,屋主请邓秀仪另寻隔离场所。在雇主也无法协助住宿的情况下,彷徨无助的她向慈济求援。在关怀团队的积极建议下,她乘搭德士前往邻近医院接受PCR检测,而当时夜已深,连附近的诊都关门了。医院病床吃紧,她无法留院。医护人员为她做完检查和打完点滴后,已是凌晨两点多。

这段时间,关怀团队不断透过简讯和她保持联系,并寻找合适的隔离场地。最终团队终于找到一间酒店让她入住。在等待检测结果的三天里,邓秀仪待在酒店房间隔离。团队不时送上福慧安心包、午餐、水果、关怀电话等祝福。

幸好最终的检测结果为阴性,邓秀仪得以回到正常生活。如此有惊无险的经历,确实为大家捏了一把冷汗。松了口气的她也非常感激慈济人所给予的种种援助。 

“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收到很多祝福,我很感动。”她分享道。“最感动的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大家一起帮我找地方住,让我心安。我也要感谢执行长亲自打电话慰问我。”

获知确诊后,志工林翠莲是邓秀仪第一位联络的慈济人。“我很感恩,因为她在最需要帮忙的时候想到我。”

林翠莲说:“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其实不害怕,因为我们慈济有一整个团队。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帮她找到解决方案,这就是慈济的美。”

医疗热线传暖意

除了福慧安心包,慈济也在10月5日设立新冠疫情医疗热线,解答医疗常识以及最新的防疫政策,引导致电者更快地安住身心。

热线主要负责人林金燕,应用自身长期在医疗界服务的经验。她曾经是陈笃生医院的资深护士,也曾是负责慈济居家医疗服务的医疗志业发展室副主管。

“我曾在医疗领域服务长达49年。对我来说,只要依循政府的指南,提供医疗咨询,一点都不难。”她直言:“只要能力范围所及,我就能承担。能够安抚大家的焦虑,也是一件好事。我也很感恩他们信任我所给予的劝告。”

惊慌失措之时,医疗热线及时地为受到疫情影响的职志工提供了正确的信息。与其上网自行查询与阅读密密麻麻的信息,疑惑和焦虑自然在一问一答的互动过程中解开。若致电者有特别需求,林金燕也会向关怀团队建议额外的后续服务。

 拥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林金燕向职工示范如何正确使用ART检测器。(摄/曾美珍)

截至2021年10月29日,慈济关怀团队一共送出142份福慧安心包给职志工和志业体服务对象。一个月以来,医疗热线也服务了14人。在不起眼的数字背后,蕴藏着团队的用心及受助者如释重担的心情。

人类无法完全消灭病毒,唯有用敬天畏地、戒慎虔诚的心与之和平共处。在迈向“与冠病共存”的过渡期,慈济人把握当下,发挥社区互助的精神,希望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守护内心的平安。

 

(资料提供:潘在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