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油!”加油声此起彼落,只见家长和孩子领着水瓶或一袋袋包裹在运动场上,时而蹲着跨越栏杆,时而踏在一支木板上战战兢兢地走过。
原来,他们模拟慈济赈灾过程,手中领着慈济“赈灾物资”,翻越重重障碍,包括踏在木板上代表涉水进入水灾区等,直到最后把物资安全发放到灾民手中。
2018年6月24日,慈济亲子成长班和慈济青少年首次携手,于大巴窑体育场 (Toa Payoh Stadium) 举办“慈少亲子运动会”。这次运动会的特色是以慈济四大志业——慈善、医疗、教育和人文的理念设计游戏,让慈少和亲子可从中了解慈济志业。
一大清早,巴士载着家长和孩子浩浩荡荡前往运动会现场。天气开始转凉,下起毛毛细雨。然而,在大家祈祷下,天空慢慢放晴,让运动会可以顺利开幕。尽管运动会中途下起绵绵细雨,大家仍活力十足,乐在其中。
家长和孩子戴着不同颜色的帽子,分为八大组别,并以八正道的“正见、正思惟、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和正定”命名。在轻松的歌曲伴奏下,富有活力的慈青带动全体人员一起进行热身操,舒展筋骨。
摄 / 黎东兴
为了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及体验慈济赈灾过程,游戏组特地准备了一个模拟赈灾游戏,考验孩子的临场反应、机智、毅力以及团队精神。
其中最大的考验就是他们必须领着笨重的“物资”,闯过各种预设的障碍物,主要是希望孩子在过程中能感受灾民的苦及志工合和互协排除万难,以最快速度将物资交到灾民手上。
“没想过一个赈灾发放竟要那么多的筹备功夫,尤其是把厚重的资源交给受灾人并不容易。”家长蔡梅青(下图右一)带着孩子沈状恩在模拟赈灾游戏有感而发。膝盖痛的她在运送物资的时候无法蹲着而深深感受到志工赈灾时的艰辛,让她表示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定会义不容辞给予帮助。
蔡梅青透露自从孩子沈状恩加入亲子班后学会感恩,同时家里的气氛也变得更和谐。课堂学习的静思语“说好话如口吐莲花,说坏话如口吐毒蛇”,让孩子学习柔和地说话和不说伤害人的话。
体育场中央只见慈少和队辅忙着搭帐篷,而亲子班孩子和家长则忙着排桌椅等。这一个游戏,让大家了解慈济在海外办义诊时需要为居民搭建帐篷,以让他们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高高的帐篷需要很多人的力量一起搭建,每个接口处都需要固定好,不然就随时会松脱。只见一些比较矮小的慈少努力地垫高脚固定接口处,一点都不马虎。
林纪峰(下图左二)与7岁女儿林瑞颖一同参与,对于短时间搭建帐篷让他留下深刻印象,了解到志工在灾区帮助灾民必须抱持积极的态度和团队精神。“第一次参加户外运动会,这是很好的亲子互动,也能和其他家庭一起互相学习与交流。”
另外两个游戏分别以教育和人文为主。其中“教育静思语”攻站游戏,让慈少、亲子与家长穿梭呼啦圈、抛球和寻找静思语,考验大家的合心协力和团队精神,也体会静思语的真正含义。
而“人文啦啦队”方面,一些小朋友虽然好玩,但是还是依组长的指示,在一声令下后才挥动手中的道具,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而在文字图腾,父母带着孩子跑到草场跑道上,以“TC52”组合队形。为了排成队形,有的仰躺地上、有的则盘腿弯腰,伸长双手,充分地表现大家的默契配合度。
不同的运动会形式,确实让父母和孩子玩得开心,不为比赛结果,而真正享受其中。“学校运动会有不同的赛跑项目,在这里则有不同的活动如运送物资、学习静思语、搭建帐篷。”12岁的慈少林欣颖表示自己喜欢这样的运动会,首次亲手搭帐篷的她接着说:“如果可以跟伙伴们齐心协力就不难,这些帐篷在国外义诊时让医护人员有地方看诊。”
带着一家人来参与运动会的余业顺(下图左一)也有同感,觉得这次的运动会与其他的运动会有所不同,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他学到如何搭帐篷,过程中每个人都很重要,需要团结一致才能把帐篷搭好。无论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各个游戏,都让他放下父母的身段陪伴孩子,一家人乐在其中。
余业顺与妻子带着女儿参加慈济已有一年了。夫妻俩认为学校只专注于课业,没有办法给女儿带来好的影响。以前女儿都会认为父母、身边的人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从参加慈济活动后,女儿开始懂得感恩。
小休时间,教育组也抓紧时间,让环保干事为大家宣导环保理念。“在5R环保概念里,第一个是什么?“第一道问题就把大家给问倒了。在新加坡,政府在组屋楼下都设有分类回收桶,很多人都以为只要把瓶瓶罐罐或纸类丢进去就是环保。然而,第一个应该做的是拒绝(Refuse),才到减少(Reduce)、再用(Reuse)、修复(Repair)及再循环(Recycle)。
运动会场上设有垃圾桶和分类回收桶,让大家正确投放垃圾,同时达到垃圾不落地。在运动会结束后,志工更以地毯式搜索清理,确保草场不留任何垃圾。
运动会的尾声,迎来了颁奖典礼。得奖者没有奖杯,只有瓶盖制成的小徽章,别在衣服上更具意义。